?桐坪镇河山村2022年被列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点。面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基础条件,该镇党委、政府坚定决心,坚持高标准、高品位、高要求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。
规划是先导。该镇党委、政府坚持规划先行,精心选聘规划设计团队,多次组织本地建筑施工行业的能人和古建、市政、园林专家研究规划设计方案,真正做到了依山就势、以人为本、崇文崇耕、尽显韵味,形成了“一景融五村、普惠沿线村”的格局,近2000人受益。该镇护绿不惜成本,对保护植被的许多节点不动机械;雨污合理分流,雨水走水沟、污水走化粪池的系统全面建成;崇文尽情彰显,村内许多古建筑、小附房和景观小节点彰显出浓郁的庐陵味道;闲暇不忘农耕,有多个重要节点昭示世人:幸福是奋斗(农耕)出来的;美丽乡愁浓郁,建设后的休闲区保留了许多原有的大树、竹林、山坡、水渠、青苔、石头等,留住了村民的儿时记忆。
质量是生命。该镇党委、政府派出专门工作组驻守建设点,主要领导每个星期至少2次到现场检查,监督工程质量,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施工。无论是道路改造、园林施工,还是房屋立面改造、雨污分流设施建设,项目施工单位均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在现场监督把关,质量不合格的、村民不满意的坚决推倒重来。村民对项目建设质量赞不绝口。许多村民表示,自己在别的地方也看到过一些类似的项目,但能够建得这么过硬、这么精致的,还是头一回见。
产业是支撑。为切实强化示范村产业支撑,帮助村民增收致富,该镇党委、政府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重要工程来抓,精准定位,精心施策,找到了一条比较符合村情的发展之路。推动引进3个本地能人,其中1人有丰富的种植养殖和农场管理经验,1人能够在全国常年拿大订单贩卖蔬菜,1人在本地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,顺利流转土地200亩,现在已经根据订单开始规模化、采取露天方式轮种大蒜、生菜、黄瓜、莲子等。实施蔬菜轮作后,基地将实现“冬季不闲、春季全绿、夏季皆荷、秋季硕果”。仅种植莲子一项,基地预计每亩可实现净利润3000元,预计每年可吸纳周边村民1万人次务工,同时有效带动了该村乡村旅游的发展。
效益是灵魂。在推动示范村建设中,该镇党委、政府始终把普惠于民作为执着追求,千方百计提高示范村建设的社会效益。通过协调,施工单位尽量聘请本地人施工,通过几个月的不间断传授,至少培养了30个更高水平的“工匠”。通过引进能人发展特色产业,70%以上的留守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就业机会,同时还将辐射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发展特色产业。完善提升村庄基础设施,发展特色产业,还将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,让河山村逐步迈入可持续发展轨道。
如今的河山村,如同一幅秀美的画卷,画中有诗,诗中有画,与云天麓谷隔云相依、含情相望,成为游客青睐的美丽乡村。(王命平)